明明刚从家里返回学校,我怎么好像焦虑了呢?

2024年年后正逢雨水,Uicers都回到了熟悉的校园,无数人向往着新的学期,想有一番新的作为;但与此同时,你心中会不会出现一丝淡淡的迷茫、紧张甚至是焦虑?就好像坐在宿舍里却无心学习,坐在教室里却集中不了注意力,就连周末出去玩也会突然感到一丝丝“玩物丧志”的愧疚感……


正处在开学第二周的你,有发觉这种似有似无的“开学焦虑”吗?

“开学焦虑”是每每开学季都会在网络中出现的热词,其描述的现象在我们大学生的身边也十分常见。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在我们的思维里,无论我们意识到了或是对此毫不知情,它都在那里,打扰着我们的生活,阻挠我们的睡眠。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感受到焦虑的情绪——离开家人的分离焦虑、无法投入学习的学业焦虑、担心未来发展的职业焦虑、害怕面对许久不见的同学的社交焦虑……


数据显示,在刚开学的短期内,同学们最广泛的焦虑原因都是分离焦虑。上周周六又恰逢宜团圆的元宵佳节,刚过完新年全家团圆的大学生们,因思念而生的分离焦虑更甚,生活环境的转变就好像突如其来的换季,无论事先是否有所准备,都被冷风吹了满脸,适应一时也需要时间。


那么,什么是分离焦虑呢?


分离焦虑是指在家庭成员或熟悉环境中远离时引发的不适感。当大学生从家庭、亲友和熟悉的环境中离开,进入一个全新的学术和社交环境时,常常会经历分离焦虑的情绪波动。


在我们大学生身上,轻度焦虑常见的症状分别为睡眠困难、担心、坐立不安;中度焦虑的前三位症状为心慌出汗、坐立不安、紧张等。


而分离焦虑的起因则更具体些,大多是学生对于家和依恋对象的分离表现出不适当的和过分的焦虑。这种焦虑导致了大学生在学校的社交中、学业或其他重要领域可能出现的痛苦或损害。


有开学和分离焦虑的Uicers可能会拒绝返校或旷课,时常难以进入学校状态,过于频繁地联系父母或是依恋对象,并且反复确保父母的健康问题等。

  • 逐渐建立离别的过渡期


对于那些容易感到焦虑的人,提前准备好开始离开的信号。在离别前,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时间,提前15分钟启动“告别”程序,例如开始收拾书包或物品,向家人或朋友道别等。逐渐增加过渡期的长度,从10分钟到20分钟,使得自己逐渐习惯分离过程。


  • 认识到即使在学校,

也可以和离别的对象保持联系

对于部分同学来说,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与亲人或照顾者分离。保持和离别的对象的联系可以帮助减轻焦虑感。例如,带上一张照片或一个安慰物,与离别的对象保持通话或视频聊天,了解他们的状况,让自己感到安心。


  • 建立稳定的日常例行tips

在回到学校之后,建立一个固定的早晨和晚上的例行公事,制定一个日常时间表或活动计划,让自己有一个结构化和可靠的日常生活,把部分即将发生的事情变得稳定、可预测,以此减轻分离焦虑。


  • 试着迎接新的经历

分离焦虑常常在面对新的环境或经历时加剧。帮助自己逐渐适应新的经历可以减轻焦虑感。尝试着事先准备好适应新环境所需的物品和信息,可以利用冥想和深呼吸练习来放松身心,保持积极的思维方式,相信自己有能力适应新的情境。

有研究表明,习惯于消极归因的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焦虑,具有消极归因方式的人在遇到一件积极的正性的生活事件——例如考试分数不错、比赛获奖等——时,他们会倾向于把这个好的生活事件归因为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;而当遇到消极的负性的生活事件时,他们会倾向于把失败或不幸归因为一些必然的、自己本身的一些内部因素。


想要减少这类思考方式的同学可以尝试积极归因训练——是指针对个体消极、错误的归因,引导其做出积极、准确的归因。


积极归因训练强调专注于自身的努力和能力,而不是外部因素来解释成功。例如,当你考试取得好成绩时,你可以告诉自己是因为你努力学习和付出了努力才获得好成绩。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,而不是自身的缺陷。例如,当你失败了一项考试时,你可以认为是因为考试难度较高或者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。引导自己注意到积极的方面而不是消极的。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试着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学习经验,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失败或失望上。积极地表扬自己的努力和进步。无论结果如何,都要注意到并且鼓励自己所付出的正向努力和进步。


我们要相信好的结果源自我们的付出,短暂的失败并不值得我们怀疑自己,甚至是否认自己。


雨水之后我们即将迎来春燥,春季天气干燥,容易出现口干舌燥、咽干、皮肤干燥、烦躁易怒、便秘等症状。部分轻微的焦虑症状便也会随之而来,就像小感冒一样都是很正常的,只是我们在意识到之后还是需要吃一些自我鼓励的药,树立自我信念,给予自己信任和鼓励。当然,找朋友聊聊天、与导师谈论自己的疑惑、或者是寻求PGCC的帮助都是很有帮助的方式!


最后祝愿大家新年快乐!在新的一年里,平安顺遂!万事如意!


References

王硕.(2023).成人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其应用(硕士学位论文,河北大学).

白崇鹏.(2011).初中生焦虑与归因方式的关系(硕士学位论文,山东师范大学).

徐海云.(2012).中学生心理健康、归因方式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(硕士学位论文,曲阜师范大学).

李成齐.(2004).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(硕士学位论文,华东师范大学).

韩仁生.(1998).当代归因训练三种模式评述. 齐鲁学刊(04).

Ramirez, B. R., Puente, M., & Contreras, F. (2023). Navigating the university as nepantleras: The college transition experiences of Chicana/Latina undergraduate students. Journal of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, 16(5), 619-631. doi:https://doi.org/10.1037/dhe0000463

Holmbeck, G. N., & Wandrei, M. L. (1993). Individual and relational predictors of adjustment in first-year college students.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, 40(1), 73-78. doi:https://doi.org/10.1037/0022-0167.40.1.73

Santorelli, N. T. (2010). Developmental antecedents of symptoms of separation anxiety in young adult college students (Order No. 3425843).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One Academic. (760090650)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proquest.com/dissertations-theses/developmental-antecedents-symptoms-separation/docview/760090650/se-2

SALERNO, G. P. (1983). Separation, Rapprochement, Sexual Activity, And Anxie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(Order No. 8320284).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One Academic. (303194809)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proquest.com/dissertations-theses/separation-rapprochement-sexual-activity-anxiety/docview/303194809/se-2



最后更新:2024年03月01日

布局

选择你喜欢的布局?

  • 宽屏
  • 窄屏

颜色

选择你喜欢的颜色?

背景

选择你喜欢的背景?

背景

选择你喜欢的背景图片?